• <strong id="xltbd"></strong>
    <optgroup id="xltbd"><em id="xltbd"><del id="xltbd"></del></em></optgroup>
    
    
  • <acronym id="xltbd"></acronym>

    <track id="xltbd"><em id="xltbd"></em></track>

    <dd id="xltbd"><output id="xltbd"></output></dd>

      設為首頁 English 한국의 日本語 圖書館
    您現在的位置: 洛陽外國語學校 >> 散文 >> 正文
    一路騎來,一路長大
    作者:楊婉琪    文章來源:本站原創    點擊數:6193    更新時間:2019-9-4 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

    近期,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一中高三班主任、地理老師蘭會云帶領11名畢業生騎行1800多公里研學旅行的新聞,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。一位教師的個體行為,為何會引起如此強烈社會反響。千里騎行,對教師、學生意味著什么,對于教育,又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價值。此次騎行,引發了你什么樣的思考。

     

    一路騎來,一路長大

    高三8  楊琬琪

    今年6月高考剛結束,山西朔州“網紅班主任”蘭會云便同班內11名學生自愿集結,踏上從朔州到上海的“千里騎行”之旅。此事一出引發網絡熱議。筆者認為,讓學生更多地親近自然,何不失為一種成長?正所謂一路騎來,一路長大。

    一路騎來,是學生的成長。

    首先是自然知識的延伸。此次千里騎行的路線經其校地理老師認真考察后確定,學生通過這條路線領略了不同氣候區的絕美景觀,更親身感受到中國山川河流的壯麗。通過“實景教學”延伸了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識。其次是實踐知識的拓展,此次千里騎行幫助學生磨煉意志,挑戰惰性。在旅途中學生學會了第一次砍價,第一次睡公園,第一次治療病痛,更是第一次學會分享、擔當與團結。正如學生隊長所言:“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,拼一拼精彩不一樣”。人不瘋狂枉少年,青春這條路,一個人走的是旅行,一群人走的是成長。

    一路騎來,是教育的成長。

    首先,是老師的師生教育的成長。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,老師不僅僅局限于“傳道授業解惑”的陳舊框架。千里騎行的成功啟示了許多老師:應進一步轉變觀念,教育的方式永遠是多樣的,課堂內的書本知識教學,應與社會實踐形成互補,兩者相輔相成,合力育人。提高學生實踐力,學習對人生有利有用的知識,才是最基本的教學規劃。其次,是家長的親情教育的成長。此次千里騎行的家長對于簽免責協議,聽聞旅途中的種種災難等現實問題,由驚恐到相信孩子。此事引發新世紀父母們思考:孩子終究需要獨立,讓每個孩子學會信賴,克服與堅持,領略人生不同的節點不正是為人父母的初衷嗎?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,相比于束縛和溺愛,為何不放手呢?

    一路騎來,是社會的成長。

    首先,是社會教育界的成長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孩子們把生活過好。反觀某些社會青年,未涉世人事便自我地依靠空頭理論而脫離國情地肆意亂為,其中不乏有許多知識淵博的優秀學生,但脫離社會與實踐只能成為成長的阻礙。因此通過騎行等實踐活動,有利于增強個人的創新能力、釋放善意,打造強大的精神家園,營造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,順應了新時代教育趨勢。其次,是國家人才領域的成長。為促使以騎行為例的實踐活動的順利發展,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與社會保障,為此類領域提供保險及合同依據,開設青年、少年營,以培育新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。

    助力中國人才成長,給予各方人士前行的底氣與勇氣,需要全社會的努力。千里騎行,不僅僅是朔州到上海的路途,更是社會各方每一個人的“騎行”。一路騎來,一路長大,我們同祖國一起永遠在路上!

    2019、8、25

     

     

    文章錄入:秦愷    責任編輯:秦愷 
    發表評論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訴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關閉窗口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   網友評論:(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
    數據載入中,請稍后……

     

    | 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 | 聯系站長 | 友情鏈接 | 版權聲明 | 網站公告 | 管理登陸 |

    洛陽外國語學校地址:中國河南洛陽市西工區九都路76號 郵編:471000 豫ICP備17029548號

    技術支持:洛陽外國語學校電教中心、洛陽外國語學校學生電腦社團

    黄色的网站